细铜棒是横截面呈圆形、直径较小(通常在 0.5mm-20mm 之间)的铜质型材,凭借铜的优良物理化学特性,在电子、精密制造、装饰等领域应用广泛。

细铜棒的核心价值源于铜及合金的固有特性,尤其在 “精密化” 需求场景中优势显著:
优异的导电导热性:纯铜的导电率约为 58MS/m(20℃),导热率约为 401W/(m・K),是除银外导电导热性能最好的金属。细铜棒可制成微型导线、电路板引脚,或用于小型设备的局部散热(如 LED 灯珠散热柱)。
高延展性与可塑性:纯铜和黄铜的延展性极佳,细铜棒可通过冷拔、轧制加工成更细的规格(如 0.1mm 的铜丝),或弯曲成复杂形状(如精密仪器中的导电弹片),且加工后不易断裂。
良好的耐腐蚀性:铜在空气中会形成一层致密的 “氧化铜保护膜”,可抵御弱酸碱侵蚀;青铜、白铜的耐腐蚀性更强,适合潮湿、户外或特殊介质环境(如浴室五金配件、海洋探测设备零件)。
易切削与焊接:黄铜、青铜的切削性能优于纯铜,可通过车床、铣床加工成高精度的微型零件(如 M2 以下的黄铜螺丝杆);同时,细铜棒可通过钎焊、氩弧焊与其他金属(如钢、铝)连接,且焊接强度高。
细铜棒的规格需匹配具体应用的 “尺寸精度” 和 “承载需求”,核心参数包括直径、长度及公差:
直径:常见范围为 0.5mm-20mm,细分可分为 “粗径”(10mm-20mm,如小型机械轴)、“中径”(3mm-10mm,如接线端子柱)、“细径”(0.5mm-3mm,如电子导线、精密弹簧),部分特殊场景需定制 0.1mm 以下的超细铜棒(如微电子探针)。
长度:标准长度多为 1m、2m(便于运输和加工),也可根据需求定制(如 50mm 的短截铜棒用于传感器引脚)。
精度等级:按直径公差分为 “普通精度”(±0.1mm,如装饰件)、“精密精度”(±0.05mm,如机械零件)、“超高精度”(±0.01mm,如电子探针、微型轴承),精度越高,加工成本越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