锻打黄铜通过塑性变形实现材料的 “重塑”,既保留了黄铜的固有优势,又通过工艺优化提升了性能,是黄铜加工中兼具实用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手段。

那么,关于锻打黄铜的基本工艺流程有哪些呢?
坯料准备
选用符合成分要求的黄铜坯料(如铸锭、棒材、板材等),根据产品尺寸切割成合适长度或大小。
对坯料进行预处理:去除表面氧化皮、油污等杂质,避免锻打时杂质嵌入工件或损伤模具。
加热(热锻时)
对于需要热锻的黄铜(如 H62),需将坯料加热至特定温度(通常为 600-800℃,具体根据成分调整),使材料塑性达到最佳状态。
加热需均匀,避免局部过热导致材料氧化或晶粒粗大(可采用箱式炉、感应加热等方式)。
锻打成形
冷锻:适用于低锌黄铜(如 H68),坯料在室温下直接锻打(如通过冲床、压力机施压),适合小型、精密零件(如螺栓、管件接口),加工后表面光洁,尺寸精确,但需较大锻打力。
热锻:加热后的坯料通过锻锤、压力机等设备进行锤击或压制,逐步变形为模具型腔形状(如阀门壳体、五金工具手柄),热锻省力,但需控制冷却速度,避免表面氧化。
温锻:介于冷锻和热锻之间(加热至 200-500℃),兼顾塑性和精度,减少模具磨损,常用于中等复杂度零件。
后续处理
去应力退火:锻打后黄铜内部存在残余应力,需通过退火(加热至 250-400℃,保温后缓冷)消除,防止变形或开裂。
表面处理:去除锻打后的氧化皮(如酸洗),根据需求进行电镀(镀铬、镍)、抛光、喷漆等,提升外观和耐腐蚀性。
精加工:对关键尺寸或配合面进行切削加工(如车削、铣削),确保精度达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