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家专业生产黄铜,无铅黄铜,铜棒,黄铜棒,铜管,铜管加工,铝管,大口径铝管,铜板,铜板批发,抛光铜材,光铜材厂家!
广浦-产品分类
Product Categories
全国客户服务热线:
180-2708-8000
4新闻中心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新闻中心

详细介绍一下铜材抛光注意事项


铜材抛光是一项需要精细操作的工艺,过程中若操作不当,可能导致表面划伤、氧化变色、抛光不均等问题,甚至影响铜材的性能。

抛光铜材

一、抛光前的预处理注意事项
彻底去除氧化层和油污
氧化层未清除干净:抛光时会因氧化膜硬度高于铜基体,导致砂纸或抛光轮磨损不均,表面出现 “斑驳” 痕迹,甚至掩盖深层划痕。
轻度氧化:用 600 目以上砂纸轻磨,避免过度打磨导致基材损耗;重度氧化需用专用除锈剂(如含缓蚀成分的铜材活化剂),而非强酸(如盐酸),以防腐蚀铜材。
油污残留的危害:抛光时油污会与抛光膏混合,形成 “油膜”,阻碍磨料与铜表面接触,导致抛光效率下降,且易吸附灰尘,使表面发乌。
除油方法:优先用中性洗涤剂(如洗洁精)+ 温水清洗,或用酒精、异丙醇擦拭(避免使用汽油等易残留的溶剂),确保表面无油污(可通过 “水膜测试” 验证:表面洒水后水膜均匀不破裂,即无油污)。
处理毛刺和深划痕
抛光无法完全去除深度超过 0.1mm 的划痕或明显毛刺,需先用锉刀(细齿)或粗砂纸(240 目)修磨,再逐步换用细砂纸过渡,否则抛光后划痕会以 “亮斑” 形式显现。
修磨时沿铜材纹理方向(如轧制方向)操作,避免横向或杂乱打磨,防止产生新的交叉划痕。
二、工具与材料选择的注意事项
砂纸与抛光轮的匹配
砂纸目数需 “循序渐进”:不可跳过中间目数(如从 240 目直接用 1200 目),否则粗划痕无法消除,最终表面会有 “雾面” 感。
示例流程:240 目(去毛刺)→400 目(粗平)→800 目(细化)→1200 目(预亮)→2000 目(精平)。
抛光轮材质与抛光阶段匹配:
粗抛用麻轮(硬度高,适合切削),但不可用于精抛(易留下轮痕);
中抛用布轮(棉或化纤,柔韧性中等);
精抛 / 镜面抛必须用羊毛轮(质地柔软,磨料附着均匀,避免划伤已光亮的表面)。
抛光剂的选择与使用
避免选错抛光剂类型:
红色抛光膏(含氧化铁,粒度粗)仅用于粗抛,若用于精抛会导致表面 “发红” 且有细微划痕;
绿色抛光膏(含氧化铬或钻石粉,粒度细)适合精抛,但成本高,不适合粗抛(效率低)。
用量控制:抛光剂不可过多,否则会在表面形成堆积,干燥后产生 “白斑”;需少量多次涂抹,通过抛光轮的摩擦均匀分布。
铜材兼容性:黄铜(含锌)避免使用强酸性抛光剂(如含硝酸过量的化学抛光液),否则会导致 “脱锌腐蚀”,表面出现多孔、发黑现象。
设备参数设定
机械抛光机转速:转速过低(<1000 转 / 分钟)会导致抛光效率低,磨料无法有效切削;转速过高(>4000 转 / 分钟)则易因摩擦过热使铜材表面氧化(发红或发黑),尤其紫铜(纯铜)导热性好,需控制在 2500-3000 转 / 分钟以内。
压力控制:抛光时压力过大会导致局部过热、抛光轮磨损不均,甚至使铜材变形(尤其薄壁件);压力过小则无法有效去除划痕,建议轻压接触,以 “抛光轮轻微形变” 为宜。
三、不同铜材的抛光特殊性注意事项
紫铜(纯铜,含铜 99% 以上)
质地软,易被划伤:砂纸或抛光轮的磨料粒度需更细(精抛至少 2000 目以上),操作时力度要轻,避免工具过硬(如用钢丝轮会留下严重划痕)。
易氧化:抛光后表面活性高,暴露在空气中 1-2 小时就可能发黑,需立即进行防氧化处理(如浸防锈油、喷保护漆),且抛光过程中避免接触汗水(含盐分,加速氧化)。
黄铜(铜锌合金)
锌含量影响抛光性:高锌黄铜(如 H62)硬度较高,可适当提高抛光压力;低锌黄铜(如 H90)接近紫铜,需按紫铜规范操作。
避免 “晶间腐蚀”:化学抛光时若溶液酸性过强或时间过长,会导致锌元素优先溶解,表面出现 “网状裂纹”(肉眼可见细微纹路),需严格控制化学抛光液配方(如添加缓蚀剂)和时间(通常 1-3 分钟)。
青铜(铜锡 / 铜铝合金)
含锡青铜硬度高,抛光时需用更耐磨的磨料(如碳化硅砂纸),机械抛光转速可适当提高(3000 转 / 分钟左右);
铝青铜易形成氧化膜(灰色),预处理时需用专用除氧化剂(避免用强酸溶解铝元素)。
四、操作过程中的安全与规范注意事项
防护措施
佩戴护目镜(防抛光轮碎屑飞溅,尤其高速抛光时)、耐化学腐蚀手套(处理抛光剂或化学溶液时)、口罩(防金属粉尘,长期吸入可能导致尘肺)。
化学抛光时在通风橱内操作(避免硝酸、磷酸等挥发气体刺激呼吸道),废液需分类处理(不可直接排放,避免污染环境)。
避免交叉污染
不同目数的砂纸 / 抛光轮需分开使用,不可混用(如粗抛的布轮沾有粗磨料,用于精抛会污染表面);
抛光不同材质(如铜、铁)后,需彻底清洁工具,避免铁屑残留导致铜材表面生锈(形成褐色斑点)。
温度控制
机械抛光时若发现铜材表面发烫(超过 60℃),需立即停止,待冷却后再继续(高温会加速铜氧化,且可能改变铜材力学性能);
化学抛光时严格控制溶液温度(通常 50-80℃),温度过高会导致反应过快,表面出现 “过腐蚀”(粗糙、有麻点)。
五、抛光后的处理注意事项
彻底清洁残留
用软布蘸酒精或专用清洁剂(如铜材专用清洗剂)擦拭表面,去除残留的抛光膏、磨料粉末(残留物质会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和灰尘,导致表面在 1-2 天内发乌)。
清洗后用无绒布(如麂皮)擦干,避免用普通毛巾(可能残留纤维)。
防氧化保护
短期防护(如仓储周转):涂一层薄且均匀的防锈油(如变压器油),或用蜂蜡加热融化后涂抹,冷却后形成保护膜(需注意:防锈油可能影响后续电镀等加工)。
长期防护(如装饰件、精密零件):
电镀处理(镀镍、镀铬,既能防氧化又能增强耐磨性,但会改变外观颜色);
喷涂透明清漆(如丙烯酸清漆,适合装饰件,需确保表面无油污,否则清漆易脱落);
纳米涂层(如硅烷处理,形成分子级保护膜,不影响导电性,适合电子行业的铜件)。
[返回]   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18027088000
广浦官方APP
广浦金属官方APP
404 Not Found

404 Not Found


nginx